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短线炒股配资,凝聚了无数志愿军战士的鲜血与生命。在众多波澜壮阔的战斗中,长津湖战役和上甘岭战役无疑是人们最先想到的惨烈之地。然而,今天我要讲述的这场战役——铁原阻击战,同样充满了血与火的考验,令人铭记。
铁原阻击战发生在1951年,志愿军第63军在这场战斗中,不仅全员参战,而且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令许多人感到震惊的是,连师长蔡长元都亲自拎起枪,冲锋在前,亲自带领战士们杀敌。尽管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我军最终还是凭借坚韧不拔的精神取得了战役的胜利。而蔡长元师长,也因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身体里永远留下一颗又一颗无法取出的弹片。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初期,志愿军士兵们势如破竹,迅速突破敌人的临津江防线与北汉江防线,直指南朝鲜首都汉城。然而,随着战役的深入,问题也逐渐显现。由于战线延长,敌方空中打击针对我军后勤补给线展开,导致我们的后勤支援日益困难。为了避免后勤问题拖慢战机,彭德怀将军果断下令,指挥各部队全线撤退。随着我军的退却,敌军司令李奇微迅速掌握了我军的弱点——后勤的断裂,这为他展开全面反攻提供了机会。李奇微立即下令发起进攻,决心抓住这一难得的时机,企图将志愿军逼退至三八线以南。
展开剩余79%第五次战役的第二阶段在1951年5月21日结束后,彭德怀将军命令志愿军主力部队向三八线附近地区进行有序撤退。在敌军逐渐推进的同时,敌人的反击开始愈加猛烈。5月27日,美军占领了汶山、永平、华川等地,并开始继续向涟川和铁原进军,铁原阻击战也随之爆发。为了确保主力部队的撤退,彭德怀决定由第63军坚守铁原与涟川地区,阻止敌军的追击。
63军的战士们明白这一战斗对于战争全局的重要性,深知阻击任务的艰巨性。为了拖延敌人的进攻,他们必须在敌军四个美军师、一个加拿大师和两个南朝鲜师的猛烈进攻下,坚持住25公里宽的防线,直到主力部队成功撤退。6月1日,美军第1军以四个师的兵力开始向志愿军第63军阵地发起猛烈进攻。最初,战斗集中在涟川山口,志愿军第187师肩负起了正面防守的重担。
然而,美军立即派出了两个师对涟川山口的阵地进行猛烈攻击,尽管他们用大量轰炸机进行了空袭,但志愿军战士依旧顽强抵抗,击退敌军十余次进攻,毙伤敌军1300余人,并且在4天3夜的死守中坚守阵地,直至第187师因伤亡过重而不得不退场。随即,蔡长元率领的189师接替了第187师的位置。
189师面临的局势更加严峻。缺乏弹药与粮食,兵力不足,志愿军战士们依旧毫不退缩。蔡长元深知,面对美军的强大火力,阻击是异常困难的。但他没有退缩,反而根据对美军战术的研究,制定了独特的作战计划。他发现,美军军官大多数毕业于西点军校,而西点的教学强调军官不能在侧翼暴露或后路被切断的情况下继续进攻。因此,蔡长元决定将189师的战士们分散到各个小阵地,以形成持续的威胁,迫使敌人无法顺利推进。
这种分散的战术本来是冒险的,兵力分散意味着战斗力的削弱,但蔡长元意识到,这种布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拖慢美军的进攻速度,为主力撤退争取宝贵的时间。虽然战士们明白这样分散兵力可能意味着巨大的牺牲,但他们毫无怨言,个个坚守阵地,不怕死亡。每个人都知道,只要自己能多撑一分钟,主力部队就能多一分撤退的时间。
然而,美军逐步识破了这种战术并加大了进攻力度。蔡长元和战士们在敌人的持续轰炸下坚守阵地,直到188师被调来替换189师。尽管189师损失惨重,但在休整之后,他们很快回到了前线继续战斗。
从5月27日到6月10日,整整13天,63军的志愿军战士们面对美军的四个师的轮番进攻,成功阻挡敌人,摧毁了美军15000余人。尽管我军的损失同样惨重,63军伤亡超过两万人,战斗后仅剩一万余人,但这场铁原阻击战成功地挫败了敌人的企图,也粉碎了李奇微希望在三八线以南歼灭我军的梦想。
这场战争中,蔡长元深受重伤,身体里永远留下一颗颗弹片。尽管医生竭尽全力进行治疗,但11颗弹片始终未能取出。蔡长元不仅在抗美援朝中表现出色,他的战功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便已显现。自1917年出生于四川宣汉,蔡长元从贫苦的家庭中走来,经历了艰难的岁月,最终加入了红军,并在战斗中崭露头角。在红军和八路军的岁月中,蔡长元屡次立下赫赫战功,成为深受战士们爱戴的领导者。
1953年,蔡长元回国后,继续为祖国贡献力量。无论是在陕西省军区,还是在大西北的建设中,他都以身作则,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团结和经济建设。直到1995年,他因病去世,享年78岁。蔡长元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奉献,正是有像他这样的英雄,我们才能拥有今天的强大祖国。
在他去世后,家人将蔡长元的遗体火化,而那11颗在战场上留下的弹片,直到火化后的骨灰中才被取出。蔡长元是名副其实的英雄,他不仅在战场上英勇无畏,带领战士们顽强抵抗敌人,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他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后世的楷模。
发布于:天津市盛宝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